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善堂春秋 >

潮汕善堂:播下潮汕慈善事业的种子

时间:2011-11-13 作者:刘泳斯 来源:中国民族报 Tag:点击:

 
汕头市民排队领取存心善堂的“爱心餐”。资料图片

  广东潮汕善堂是潮汕地区带有民间信仰色彩的民间慈善机构。虽然它并非潮汕地区独特专有,而是与明末清初的善会和善堂有密切关系,但由于现今全国只有潮汕地区及潮汕人聚居的地方才存在这种已融合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慈善机构,因此这种组织形式也被认为是潮汕人的独特文化,并已成为潮汕人自我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潮汕善堂逐渐演化成集儒、释、道文化于一炉的、民间自发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济机构。改革开放后,善堂重新发挥作用,从比较单纯的传统慈善救济,逐渐向社会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转型。

  大峰精神与潮汕善堂效应

  潮汕人一般认为当地的善堂起源于宋代高僧大峰祖师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季羡林在1994年的《曼谷行·报德善堂与大峰祖师》一文中,也大体记录了民间关于大峰祖师的传说:“大峰不见于中国的《高僧传》……有关于他的记载,但都语焉不详。民间传说颇有一些谈到他的地方……他行了不少善事,为乡民祈福禳灾,施医赠药,给灾民治病,同时收验路尸,施棺赠葬,这当然会受到当地贫困老百姓的敬仰。”季羡林在文中还讲到了大峰祖师募化建桥的事迹。大峰祖师利用科学原理,把桥基稳置于江底硬地之上,使桥有了坚固的基础。“祖师圆寂后,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邑人建堂崇祀,名曰‘报德堂’,800余年来,香火历久不辍,这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少见的。这个堂广行善事,诸如施茶、验尸、修桥、造路、赈灾、赠药等,受到老百姓的赞誉,群众起而效之。岭表构建善堂崇祀祖师,几无处无之。”

  潮汕地区的绝大多数善堂都供奉大峰祖师,并以此为号召。也有个别善堂奉敬吕祖、玄天上帝、华佗仙师等神明。将为百姓做过好事的先贤或神仙当做崇拜对象,以增强善堂善信的凝聚力,是潮汕地区善堂的一大特色。

  潮汕地区善堂的主要宗旨是弘扬佛家慈悲济世、积德从善的精神,奉行济困扶贫、修桥造路、抚孤恤寡、助残助学、救灾救难、收埋无主尸体、调解民间纠纷、敬惜字纸等善举。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善堂逐渐演化成集儒、释、道文化于一炉的、民间自发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济机构。

  清末民初,潮汕善堂发展至全盛期,数量达到500多座。民国时期,潮汕善堂曾一度面临被取缔的危机。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发《神祠存废标准》,潮汕善堂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场所,下令予以废除。为解除这一危机,当时潮阳棉安善堂总理、汕头存心善堂董事詹天眼,召集潮汕各地的善堂代表开会商议对策。这次大会通过了由詹天眼担当主席的决议,并结合当时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发的废除标准,列举证明潮汕善堂不是迷信场所,而是为弘扬大峰祖师精神而创办的慈善组织,后由54座善堂善社联名向当局上书请愿。1929年,国民政府内政部意识到善堂凝聚善信,有利于筹资集物以行善,旋即批文“广东民政厅转敕保护,以志敬仰而昭激劝此批”。潮汕善堂因此得以保存。

  弘扬善堂精神,发展公益事业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潮汕地区已陆续恢复约300座善堂。现在国内外名气较大的善堂有:汕头存心善堂、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新加坡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马来西亚明修善社。其中,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的母堂是潮阳和平报德堂,该堂是潮汕和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潮汕人大多数善堂的鼻祖。而汕头存心善堂则是潮汕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善堂。

  潮阳和平报德堂  报德堂位于今广东省潮阳市和平镇新和乡,创建于宋绍兴年末,是当地人蔡淳为报答大峰祖师建桥的功德,腾出自己的书斋改建的。该堂曾在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重修,“文革”期间停止活动。1981年,当地居民倡议建立报德古堂福利会。1984年修复报德堂,同年恢复慈善活动。1987年,该堂连同与大峰祖师有关的灵泉寺,被潮阳市政府立碑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经潮阳市民政局批准,报德堂登记注册为“和平宋大峰福利会”。同时,在华侨和当地群众的资助下,和平宋大峰福利会在大峰祖师的墓地一带建起了报德亭、报德楼,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大峰风景区。今天,该风景区内设有“和平宋大峰福利会义诊赠药处”,而景区附近还建有大峰医院,提供施医赠药的服务。

  自民国开始,潮汕善堂由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传播至各地的潮汕人聚居区。潮阳和平报德堂对东南亚的潮汕善堂有着深远的影响。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潮汕籍华侨在泰国创办了“报德善堂”。现在,该民间慈善团体办有大学、医院、公墓等多项公共福利事业,在泰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泰国报德善堂也积极参加我国各项自然灾害的救济工作,成绩显著。

  汕头存心善堂  汕头市的存心善堂创立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原称“存心善堂念佛社”,后人简称为“存心善堂”。该善堂的始创人“胶蚤伯”是侨居汕头的潮阳人,原为潮阳棉安善堂的会员,因到汕头打工,从棉安善堂请来大峰祖师的木雕像,搭建竹棚供奉,这便是存心善堂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前,存心善堂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会员,都是潮汕所有善堂中人数最多的。该堂在民国期间逐渐壮大,成为汕头善堂之首,先后建立了存心水龙局(即消防局)、存心医院、存心儿童教养院、存心学校、存心施粥局、存心掩埋队、存心救护队等一系列机构,对于救助民国年间水旱风灾中的受难民众,尤其发挥了作用。新中国成立前,该善堂主要从事的社会慈善活动包括:收尸埋骨、兴学救孤、施医赠药、马路施食。在当代,该善堂与时俱进,向社会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慈善服务。

  1995年,存心善堂原址被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经修缮后成为汕头的旅游景点,存心学校、存心水龙局、存心孤儿教养院等机构的场地仍归存心善堂所有。2003年7月1日,经汕头市民政局、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批准,存心善堂成为汕头市慈善总会的分支机构,全称为“汕头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并在汕头市乌桥北海直路购地重建。2008年,存心善堂原址归还善堂,现已修葺一新。善堂办公楼旁为大峰祖师庙,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在大峰祖师庙旁边,设有免费快餐室、义务理发室、物资救助站等常设服务点。快餐室和理发室每天定点安排志愿者为有需要的贫困低保户、流浪人员等提供免费的午餐和晚餐以及理发服务。而物资救助站则扮演着民间“慈善超市”的角色,每月定期向登记在册的贫困低保户发放日常生活必需物资。只要提供汕头当地居委会的贫困证明,经志愿者核对身份证、登记个人信息后,就可以直接开单换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冬季还可以领到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

上一篇:潮汕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系
下一篇:潮汕善堂:渐由传统慈善救济向公益服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