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最新文章
- 潮汕佛教信仰及汕头佛教文化 11-13
- 旧时潮阳县城善堂的分类 11-13
- 潮汕中元节 11-13
- 潮汕善堂:播下潮汕慈善事业 11-13
- 市政协调研组调研后提出 善 11-13
- 善堂文化应申“非遗” 11-13
- 海内外潮郡善堂的产生和文化 11-13
- 乐善好施 济困扶危 11-13
- 感受潮汕善堂文化 11-13
- 本栏推荐文章
- 市政协调研组调研后提出 善 11-13
- 善堂文化应申“非遗” 11-13
- 善堂善会给艰苦大众免费供给 11-13
- 农历六七月,善堂话文化 11-13
- 乐善好施 济困扶危 11-13
- 旧时潮阳县城善堂的分类 11-13
- 海内外潮郡善堂的产生和文化 11-13
- 感受潮汕善堂文化 11-13
- 潮汕中元节 11-13
- 潮汕中元节 11-13
- 潮汕善堂文化应申报“非遗” 11-13
- 潮汕善堂:渐由传统慈善救济 11-13
- 潮汕善堂:播下潮汕慈善事业 11-13
- 潮汕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系 11-13
- 潮汕佛教信仰及汕头佛教文化 11-13
潮汕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系
潮汕善堂文化的特色,是潮汕人现实主义的处世观点,糅合释、儒、道的哲学思想所形成的特色文化。随着潮人播迁海外,潮汕善堂文化也带到潮人侨居地,远播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和世界各地。
乐善好施是潮汕人的传统。在哦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代,潮郡辖地灾多民穷,穷人、灾民无数。社会的绅士善士,自觉组织多种形式的救济机构。一是育婴堂,雇乳妇喂收养的弃婴;二是养济院,收养无钱治病的贫苦病人;三是癞民所,收养患有麻风病患者。这些组织,体现了潮地人民从善乐施、关心他人、热心公益的文明行为。
潮郡地方志书有载并被奉为乐善好施的祖师爷——大峰祖师,是潮人乐善好施的先行者。宋宣和二年(1120年),他从福建游缘至今潮阳市和平乡。时逢干旱,田园欠收,瘟疫流行,饿孚遍野。为救乡民,他设坛祀拜,为民消灾降幅。同时还利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民治病,解救苍生。和平乡畔的练江,天隔两方,交通不便。他助人为乐,发动绅民善士捐资修建和平桥,为民造福,深得民众爱戴。但因年事已高,操劳过度,遂坐化圆寂。和平乡人民修建大峰祖师庙纪念他。为了弘扬大峰祖师助人为乐的精神,潮汕各地先后建起了施医赠药、广济贫病的善堂,并把大峰祖师作为神祗供奉起来。这就是潮汕独特的“善堂文化”。潮地善堂至全盛时达500多座,善堂大多供大峰祖师神祗,但也有供奉吕祖、玄天上帝、华佗先师、虱母仙等神祗的。这些善堂大体利用人们对先人善举的敬仰作为号召力,发动社会各界乐捐。这些善堂利用善士乐捐的资金,广施善举。举凡恤死救生、救灾扶贫、施医赠药、兴力、义学等义举,均活跃着善堂善士的身影。国际著名汉学家饶宗颐先生指出:潮汕善堂文化的特色,是潮汕人现实主义的处世观点,糅合释、儒、道的哲学思想所形成的特色文化。
随着潮人播迁海外,潮汕善堂文化也带到潮人侨居地,远播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和世界各地。清光绪二十年(1896年),有一个叫马润的潮阳县人移居泰国,随带大峰祖师塑像一尊,以保佑旅途平安。到曼谷后,将大峰祖师像供于永顺昌镜庄楼上。据考证,这是旅泰华人拜膜大峰祖师之始。清宣统二年(1910年),侨领郑智勇等发起募捐,捐赠地皮于曼谷市,在拍抛猜路建起了大峰祖师庙,其额匾书:报德堂。从那以后,大峰祖师成为泰国之潮汕人以至泰华民众普遍崇拜神祗。1937年,报德堂已正式注册成为慈善机构,蚁光炎先生连任三届董事长。1939年1月21日,蚁光炎先生不幸遇难后,才由23岁的郑午楼先生接任。在董事长郑午楼先生的领导下,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慈善事业越创越大,其资产已达几十亿铢,赠医施药、救灾救贫、育人培才,声名显著,取得了整个社会的认可,泰国各族人民赞赏,泰国王室、官府支持,其善信远至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1937年创建华侨助产院,1939年扩大为华侨医院,1979年扩建22层楼大厦。1994年,由报德堂发动,得到全侨支持,成立华侨崇圣大学,为迎接新世纪的来临作了有意义的准备。1997年始建新义山和万人墓,1996年建成大峰祖师庙,1997年建设一座现代化火葬台。2000年华侨中医院七层楼大厦奠基,该院现已建成,为中医中药在泰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本文作者,汕头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汕头市社科联主席、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副研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