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最新文章
- 潮汕佛教信仰及汕头佛教文化 11-13
- 旧时潮阳县城善堂的分类 11-13
- 潮汕中元节 11-13
- 潮汕善堂:播下潮汕慈善事业 11-13
- 市政协调研组调研后提出 善 11-13
- 善堂文化应申“非遗” 11-13
- 海内外潮郡善堂的产生和文化 11-13
- 乐善好施 济困扶危 11-13
- 感受潮汕善堂文化 11-13
- 本栏推荐文章
- 市政协调研组调研后提出 善 11-13
- 善堂文化应申“非遗” 11-13
- 善堂善会给艰苦大众免费供给 11-13
- 农历六七月,善堂话文化 11-13
- 乐善好施 济困扶危 11-13
- 旧时潮阳县城善堂的分类 11-13
- 海内外潮郡善堂的产生和文化 11-13
- 感受潮汕善堂文化 11-13
- 潮汕中元节 11-13
- 潮汕中元节 11-13
- 潮汕善堂文化应申报“非遗” 11-13
- 潮汕善堂:渐由传统慈善救济 11-13
- 潮汕善堂:播下潮汕慈善事业 11-13
- 潮汕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系 11-13
- 潮汕佛教信仰及汕头佛教文化 11-13
乐善好施 济困扶危
潮汕善堂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慈善救济团体,它对于解决贫民阶层的生活困境,安定社会秩序发挥了不可抹煞的作用。
以善为乐的博爱精神
善堂,顾名思义,就是行善济世的堂所,奉行以善为乐的博爱精神,符合今天的精神文明。故有人说:“古有大峰,今有雷锋”。
善堂的创办者和管理者(社友),都具有慈悲济世的博爱精神。他们带头捐献款物,或无偿劳动,带动各界人士献爱心,伸援手,做善事,募集资金、物资,救助遭遇不幸意外的灾民贫户。
由于各地善友发扬传统,助人为乐,救危扶困,净化了社会风气,带动了更多人“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使世间增加爱的奉献,减少恶的滋生。
结合民俗大兴善风
为了发动各界人士乐捐行善,善堂紧密结合民众信仰的各种习俗,向社会募集钱物。
每年农历7月15日中元节,潮人有举行佛事普度“孤魂”习俗,各地善堂便在此时主办“施孤”,事先动员富人当施主,最后把摆在现场的饼干、糖粒撒向围观穷民,把供品饭、菜、等施食,再把大米向排长龙贫者分发。此举既是重大的济贫活动,又可积资用于以后救穷的燃眉之急。
另是结合拜佛习俗,在堂内设龛,主祀大峰祖塑像,供人膜拜。男女善信,常带供品拜之,临走或留下花生油,或贡献香油金投进功德箱里。积少成多,提供了救济款物。
佛、儒、道三教合一
国际汉学家饶宗颐教授,在1995年春月于香港接待汕头市升平区政协副主席、《升平文史》创刊号(善堂专辑)主编王昌熹时说:“潮汕善堂文化的特色,是潮汕人现实主义的处世观点,揉合释、儒、道的哲学思想所形成的特殊文化。”这是对善堂文化特色精辟评价。
释教即佛教,是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创教派,传入中国已有2千年。故善堂内主奉偶像就是高僧释大峰祖师。附设的塑像、图像、器物都与佛教有关,匾、联内容既有属佛教教义的,也有属儒教和道教思想的。
多姿多彩的古建艺术
善堂建筑跟佛门、道观、庙祠一样,是宫庙式古建格局,上饰色泽鲜艳、闪闪发光的琉璃瓦,脊顶嵌瓷双龙夺宝、双凤朝牡丹,随带嵌古代人物,门墙嵌刻龙、凤、麒麟、鹤、鹿、花、草图案的石板,主体两侧建厢房,有的还建法事堂、骨灰安放室等,庭院中筑亭阁、烛塔,堂内雕梁画栋、佛龛香炉等,工艺美丽。因此,善堂也成为旅游胜地。如潮阳市占地2.62平方公里的和平镇桥尾山纪念大峰风景区,已建成报德亭、报德楼、祖师亭、大牌坊、109级台阶、大峰纪念馆、福利会大楼和大峰医院等,规模宏伟,壮丽多姿,把传统文化、园林艺术、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联系侨胞的纽带
旧时到境外谋生的潮人,因离乡背井,创业艰难,故都寄望有神佛保佑。离乡时,往往请着某神或某善堂香火,一直渡洋,到侨居地奉祀,以保平安。待到事业有成,便合建神庙或善堂,在当地救困扶危。有的还回乡祭神、拜善堂访祖寻根。如旅居曼谷的潮阳人马润先生,于1897年在故土和平乡恭请报德古堂祖师金身至暹,设坛供奉,至1910年由郑智勇先生等合创为报德善堂以行善,当代郑午楼先生带头捐巨资使之更造福社会。历代华侨自民国以来多次对故乡善堂捐献巨款及大批物资救贫。新加坡同德善堂念心社等处华侨,也数返揭东县炮台镇东岭陆村的觉世善堂认祖,祭拜创堂人张运杰“菩萨”,并捐款修堂建校,受民称颂。
作为潮汕历史文化一部分的善堂文化,体现了以善为乐的宗旨。但某些活动夹杂着封建迷信色彩,个别善堂设置签诗求卜吉凶祸福等,对此是应加以疏导和刎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