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理论研究 >

“善”是东方文明的本质属性

时间:2011-11-13 作者:隗 芾 来源:未知 Tag:点击: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又形成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从而衍生出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世界观。概括而言,以非洲为代表的人类早期文明是以神为中心的,由此衍生出来的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出发点,仍然是以神为核心内容,认为人性是“恶”的,人一出生就带有“原罪”,人的一生就是赎罪的过程。西方虽然有讲善行,也有慈善会、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但其出发点,是替上帝拯救人类。而以中国与古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则从人性为出发点,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天生的本性,一切“恶”皆是后天形成的。这种东西方巨大的差异,强烈地影响着国际事务的处理与人类的和谐交往。好在东西方的先进文化都主张开展慈善事业,除了邪教外,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宗教,声称自己是以行恶为标志的。这就是人类可以和平共处的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在先秦。这时的百家争鸣局面中,就形成为“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两派学说。争论此事,是为了解决“仁”的外在表现。因为内心的“仁”是无法判断的,只有表现出来的“善”“恶”才能加以区别。因此这一时期关于“善”的言论很多,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善文化”的各方面理论基础。例如: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二十七章》)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孔子:《论语·颜渊》)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论语·季氏》)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非相》)

“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子·心术下》)

“见人有善,如己有善;见人有过,如己有过。”(《尸子·治天下》)

“为善与众行之,为巧与众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尹文子·卷上》)

早期的经典著作中也同时发出关于“善”的议论。例如: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泰誓中》)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系辞下》)

“惟善以为宝。”(《礼记·大学》)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儒行》)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地藏菩萨本愿经》)

中华文化丰富在汉唐,完善却在宋。宋代时不仅形成了儒、道、释三大支柱鼎立的格局,而且形成了朱熹对儒家经典的权威解释。宋以后,经过儒道释各家的共同宣传,慈善的思想体现在各家著作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共识,其认识也从感性方面,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且逐步深化。例如:

    “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王符:《潜夫论·论荣》)

“善不妄来,灾不空发。”(《后汉书·杨赐传》)

“不以爱憎匿善。”(《世说新语·识鉴》)

“恶不可积,过不可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一为不善,众美皆亡。”(《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引诸葛亮语)

“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积善有余庆,荣枯立可须。”(曹植:《赠丁廙》)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颜子家训·有事篇》》

“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唐太宗语)

“乐道人之善,则天下皆去恶为善。”(韩愈《答元侍御书》)

 “善也吾行,不善吾避。”(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有善必闻,有恶必见。”(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君子之于人,无不欲其入善。”(韩愈:《重答李翊书》)

“闻善不慕,与聋聩同;见善不敬,与昏瞽同;知善不言,与嚣喑同。”(柳宗元:《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

“善恶不可以同道。”(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闻人善,立以为己师,闻恶,若己仇。”(柳宗元:《从弟宗直墓志》)

“羞善行之不修,恶善行之不立。”(王安石:《杨孟》)

“以小善为无益,以小恶为无伤,凡此皆非所以安身崇德也。”(王安石:《致一论》)

“不以不善而废其善。”(王安石:中述))

“君子之于人也,苟有善焉,无所不取。“(欧阳修:《宦者传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潮汕人文特征的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