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最新文章
- 近30年来中国善会善堂组织研 11-13
- 广东佛教教育刍议 11-13
- 岭南民间信仰“众神和谐” 11-13
- 潮汕文化涵盖的方方面面 11-13
- 潮汕人文特征的社会竞争力 11-13
- 天下大峰,峰在和平 10-19
- 建议在粤东潮阳建立大学或学 11-13
- “善”是东方文明的本质属性 11-13
- 潮州文化与海外潮人的乡土情 11-13
- 本栏推荐文章
- 天下大峰,峰在和平 10-19
- 岭南民间信仰“众神和谐” 11-13
- 近30年来中国善会善堂组织研 11-13
- 建议在粤东潮阳建立大学或学 11-13
- 广东佛教教育刍议 11-13
- 潮州文化与海外潮人的乡土情 11-13
- 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 11-13
- 潮汕文化涵盖的方方面面 11-13
- 潮汕人文特征的社会竞争力 11-13
- “善”是东方文明的本质属性 11-13
“善”是东方文明的本质属性(2)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欧阳修:《祭丁学士文》)
“大凡善恶之人,各以类聚。”(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有善心之民,畏法自重。”(苏洵:《兵制》)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杨万里:《庸言》)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柏庐《治家格言》)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他们的共同特点,表明“善”不是目的,只是达致“和”的手段,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相处才是终极目的。“和”成为中华文化最高的追求。中华传统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看似相反相成,其实是相辅相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偏重求“真”;释家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偏重讲“善”;儒家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偏重于修“美”。“真善美”三者是统一的,一损皆损。“真”是对自己的要求,“善”是对所有生物的态度,“美”是处理事物的标准。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善”的表达,而要做到“善”,内心就要“仁”,“仁者,人也。”就是要把“人”当做人来对待。“仁”与“善”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和谐的“和”。
潮汕地处“省尾国角”,南宋灭亡后,这里隐蔽接纳了大量的追随朝廷南下的文人。他们所传承的宋朝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从思想上、道德上、行为上熏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潮汕人。善的意识无处不在,集中体现在潮汕特有的善堂文化中。
潮汕的善堂文化,多数以大峰祖师为号召,以佛教善行为宗旨,带动了广大市民的慈善意识,从古至今都做了许多有益于民众的事。他们的善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有深厚的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础的。因此,不管社会制度如何变化,也不管社会的价值观如何变化,潮人一如既往地、始终坚定不移地怀善前行。这是最可贵的。特别在旧社会,每当潮汕地区遭遇到风灾、火灾、兵灾时,老百姓都会得到来自海外的潮籍乡亲们的有力支援。许多共产党人与革命者被杀害后,亲人眼睁睁看着不能收尸,是善堂的人把他们收殓。至于在大革命失败后,给流落街头的徐特立、陈赓等买去上海船票的,也是汕头的善堂。这些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潮人的善意识是不分种族与阶级的。这在某个时期曾经被批判为“丧失阶级立场”,其实是潮人最广阔的胸怀,是最大的善。“文化大革命”极力破坏人们的“善意识”,批判“仁心、仁政”,结果也就破坏了“真”,使得我们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后这么多年,仍然无法扭转社会“不真”的风气。可见,对“善”的否定,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动摇。
潮汕人的善意识,首先表现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敬山:如揭西奉巾、独、明三山为“三山国王”;敬石:如潮阳海门奉三块海滨巨石为“大将军”;其它如大树、老井、河流、大海、大湖,皆予善待,表现了与自然和谐的精神。
第二是对植物与动物的爱,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潮汕的善堂,常常收养被遗弃的动物,大多数是一些受伤或残疾的猫狗之类。当它们可爱时,当宝贝般养着,这不是善,只有当它们成为累赘的时候,善待它们,这才是善,也是人的泛爱,大爱。
第三是对人的爱,这是善的核心内容。首先表现在热心公益事业。从宋代的大峰祖师带头修建和平桥开始,修桥补路就成了潮人做善事的首选。潮汕早期的乡村公路,几乎都是华侨或带头致富的人出资修建的。从韩愈聘请赵德兴办乡学开始,直到李嘉诚、陈伟南、林百欣等捐资助学,在潮汕已经形成风气。此外,扶危济困,施舍米粮,周济灾民,施舍棺木,收殓弃尸等,已经成为潮汕善堂的日常功课。在这方面有大量事实可以说明。这也是海内外潮汕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潮汕人的善行,往往被人认为是从佛家信仰出发。这就较为狭隘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是从传统文化中得到的滋养。因此,除了佛家宣传慈善外,我们更应该多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善的论述,以求对青少年一代以及对佛家不太亲近的人,增长善心,增强行善的勇气与定力。尤其在当前,“假”字充斥社会的时候,为了恢复社会“真”的风气,就要从“善”字上入手,最后达成“仁人志士”的境界。因为“善”是具体的,可见的,也是可以衡量的。公务员有善心,就要关心群众疾苦,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环境,而不仅限于年节时分在电视上访贫问苦;企业家有善心,就要尽力使财富回归社会,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出力,而不去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教师有善心,就要把培养接班人当成神圣的天职,而不是为金钱敷衍了事;市民有爱心,就要见义勇为,扶老携幼,而不是看见老人跌倒不敢搀扶;家长有善心,就要教育儿童从小培植善行,尊老爱幼,爱护花草动物,而不是教育孩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总之,每个人在善的感召下,都可以有所作为。富贵不能掩盖善行,贫穷不能剥脱善行。只有如此,善行天下,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2009、12、22修订
下一篇:潮汕人文特征的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