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峰祖师事迹 >

中国古代的慈善家们(2)

时间:2011-11-12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Tag:点击:


  在同善会的基础上,清代江南民间慈善事业更大规模发展。据有关史料统计,仅苏州一地,即有各种名目的社会慈善团体120多个,上海地区也有80多个慈善组织。这些慈善组织有的建起育婴堂,专收弃婴抚养,有的办所谓仁济堂、同仁堂,给穷人免费供给医药。

 

  由于地方官员的介入,有些慈善组织资金雄厚,史载乾隆年间无和县的一处育婴堂拥有土地1.3万多亩,一次即得到官助银1.2万多两。


  明清由士大夫筹办的慈善组织,还定期向广大民众讲学,宣传他们的慈善主张。日本学者酒井忠夫专有一部《中国善书的研究》,就专门研究明后期东林派慈善家高攀龙等的慈善文化和慈善学术的。


  清朝还有两位慈善家也是应当提出的,一位是陶澍,另一位是林则徐。陶澍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封疆大吏,他曾官至两江总督的高位,在慈善事业以主持丰备义仓而知名。道光三年至五年(1823至1825年)时,陶澍任安徽巡抚,恰逢大火灾,他开始考虑建立一座防备灾荒的民间义仓,定名为“丰备义仓”,意思是“以丰岁之有余,备荒年之不足”。


  道光十五年(1835年),陶澍已任两任都督,终于同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把丰备义仓建成,地址选在江宁、苏州地区。这年初,林则徐在苏州城里修筑了10间大小仓库,从无锡买粮存放。因为地在今江苏长洲、元和和吴三县,历史上把这座民办公助的救灾仓库命名为“长元吴丰备义仓”。从1835年至1860年20多年间,这座义仓有效地起着荒年赈灾的作用。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流放到新疆。他在边区伊犁又一次自己捐款兴修了龙口渠,为新疆人民谋福利,完成了一生中最后一次为国为民的慈善事业。


  清朝晚年,长元吴丰备义仓完全由官民合办转手为当地士绅联办,慈善事业规模越来越大,不仅灾荒赈济粮食,还筹建“协济粥厂”,后来又兼管失业户的救济。清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还创办一所专收贫困家庭孤苦儿童的“儒孤学堂”。最后又扩建一所解决流亡人口和贫民子弟就业的“贫民习艺所”,相当于现在的技工学校。这样长元吴丰备义仓就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慈善机构了。

 

  时至19世纪90年代,西方新思潮不断传至中国,一些西方慈善思想也流传到中国学术界,中国传统的慈善事业受到冲击。晚清思想家郑观应在一篇题为《善举》的文章中,列举了西方各国的慈善机构,主张中国也应通过官绅合力,遍设西方式的善堂。中国传统的慈善事业也逐渐转变为近代公益事业。

 


  中国传统的慈善事业与西方世界的慈善思想有共同的地方,即中国古代慈善事业源于儒家的民本思想,这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是一致的。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外,即近代慈善公益活动不仅限于对鳏宴孤独、贫病残疾之人的救济,更侧重于面向社会大众,使慈善事业不光是消极被动而且是积极主动的。

 


  今天中国的慈善事业和慈善政策正在向这方面转变,既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和当今中国社会需要,也与世界先进的文化相一致。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慈善家
下一篇:中国史上著名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