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最新文章
- 报德古堂重要史料[2006年8月 11-20
- 和平的“施孤”活动 11-12
- 复修报德古堂碑记 11-12
- 报德古堂锦旗奖牌[2006年8月 11-20
- 大峰精神与潮人之善堂现象探 11-12
- 蔡氏入潮与善堂文化 11-12
- 善堂鼻祖迄今已755岁高龄 11-12
- 潮汕善堂 11-12
- 盂兰胜会 施贫济困[2006年8 11-20
- 本栏推荐文章
- 报德古堂锦旗奖牌[2006年8月 11-20
- 盂兰胜会 施贫济困[2006年8 11-20
- 报德古堂重要史料[2006年8月 11-20
- 和平的“施孤”活动 11-12
- 复修报德古堂碑记 11-12
- 大峰精神与潮人之善堂现象探 11-12
- 善堂鼻祖迄今已755岁高龄 11-12
- 潮汕善堂 11-12
- 蔡氏入潮与善堂文化 11-12
大峰精神与潮人之善堂现象探讨
信奉大峰祖师,弘扬大峰精神,创办善堂广为行善,这种海内外潮人特有的社会现象值得认真探讨。
一、大峰祖师、大峰精神
我们先得了解大峰祖师其事:
大峰(1039-1127),何地、何姓,方志不载,只记他在闽地为僧。宋宣和二年,由闽入粤,来潮阳蚝坪(今和平),时瘟疫流行,大峰施医赠药,解救民厄。他见大川(练江)阻隔南北,乡人耕种、过客来往不便,遂发愿建桥。其时大峰年已七十,仍自度测江水深浅,四方募化建桥资金。五年后大峰携巨款返闽,备料寻贤。越五年,大峰航海载粮糗木石工匠来蚝坪,逾年桥成十六间,距南北两间未完,大峰劳瘁圆寂。余下两间由乡人蔡贡元(名谆)完成。从此,“过客执鞭南北路”,“遗惠于今耿不消”。
大峰,一个外籍僧人,来到异乡,在那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以七十古稀高龄,募化那么多资金,筹办好么多材料,亲自设计施工以劳瘁而圆寂于建桥工地。这种无私献身、济世利人的精神便是大峰精神。这精神是我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的体现。
下面我们对此再作探讨:
1、大峰精神是释门弘法利生的体现。然而《高僧传》未曾收入大峰传略,关于大峰的资料极其有限。但在和平桥两侧有“和平里”与“和平桥”二碑。“和平桥”碑左边有“宋师大峰建”小字,大峰墓明代重修有“法孙寂天、寂见重修”落款,大峰就是禅宗门系了。曾在潮阳西山(海潮岩,今称西岩)同参惠照为师有中原禅宗九祖大颠及惟俨则往闽地,大峰于闽自然受禅宗诸大师影响。这里着重指出的是禅宗的曹洞、法眼二宗,注重禅教统一,曹洞宗尤其重视提倡弘法利生。在此时佛门着重弘法,普渡众生,让众生灵魂净化、解脱;有一技之长的僧人也为百姓施医赠药做点好事。其实早在南朝时,僧人慧达“于扬都大市建大药藏,须者便给”,可见佛门已有赠药传统。大峰来蚝坪施医赠药救染瘟疫百姓便是此传统的发扬。而且大峰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于高龄之年岁,鞠躬尽瘁,建造了一座长桥,在物质上让百姓得到实惠,大峰无私献身、弘法利生这种精神,在神州释家发展道路上树起一座里程碑。
2、大峰精神也体现儒家的“仁”。
大峰,近人有说其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浙江温州人,宋绍圣二年(1095)登进士,任绍兴县令(有误,时绍兴为州),因目睹官场黑暗,遂挂冠削发为僧(陈振泰《宋大峰祖师史话》)。如果此说为实,儒家的仁政与释门的利世在大峰融化贯通,两者统一起来了。但是近人所说的大峰即林灵噩证据似未确凿,不过,自唐以来,儒教徒为禅的简明脱俗所吸引,儒学吸收融化禅学的辛辣、清新奇丽的文家色彩,特别是在宋代提倡儒释贯通以加强统治却是历史存在。在那样的政治思想氛围中,大峰受儒家熏陶影响也是有可能的。
史实上大峰并未留下什么学说与言论,仅就造桥宏举表现其精神,而其精神经过历代阐发明显就有儒家仁的体现。
方志载大峰圆寂二百多年之后,乡人许某与黄仲元集乡绅父老相议,惧其事愈久而终于湮没,遂请元代惠州路总管府从官徐来撰《报德堂记》勒石,该碑今鉴于和平报德古堂前厅,收入《潮阳县志》。记中徐来议论道:
予谓昔郑子产以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焉得人人而济之”,今大峰浮屠氏乃能普惠以济人,其功岂不居于子产之右乎!
这位元朝官员,从孔孟角度,以儒家的道德规范,高度评价了大峰济世利人的精神,而在大峰圆寂不久,儒生蔡谆(贡元)捐资将大桥南北两间建成,与大峰共同实现惠民宏愿,并且他还献出自己书斋,奉祀大峰塑像,颜其额曰“报德堂”,蔡谆旨在让世代缅怀大峰德泽,大峰精神世代传扬!
3、大峰精神的神化。
前面说过,在那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能造大桥架于巨川确实不易,岁月推移,辗转相传,把大峰神化了。连明代儒家大师林大春在重编修撰的《潮阳县志》也记道:“按旧志相传大峰造桥时曾牒文于城隍及水府而潮水不至者七日,其异如此。及考报德堂记又称大峰始至自募缘到此,辄将施钱以归,人尽讶之。一日复来则粮草已毕备具,岂其有得于仙术而然欤?”也相信大峰有神仙法力了。至于民间至今流传着有关大峰造桥神话,诸如大峰与阻挠建桥的七鹤精、金环银蛇精战斗,折射体现大峰艰辛排除万难战斗精神。最生动的是相传大峰到石尾岐村一刘姓妇人募化灶前石块,称是石母,抬到工地,石仔源源生了出来,连在田园的石羊也被大峰点化驱来造桥,反映出黎庶百姓在大峰精神感召下,十八乡村群众纷纷抬着石头参加建桥热烈情景。神话传说折射大峰精神效应,大峰精神的神化使人对大峰更加景仰,因而在海内外潮人产生强烈的效应。
二、大峰精神与潮人善堂效应
古代佛教寺院有救荒施医赠药善举。如北宋神宗年间置“漏泽园”,以寺的僧尼为主收敛埋葬死无归者的善举。明末清初灾疫屡袭黎庶时,有人便说大峰祖师托梦指示施医赠药赠棺普行善举,于是创办善堂至今四百余年,善堂越办越多,分布越广,善举难以胜数。择要有如下特点:
1、广泛性
这里既是谈参加善堂者广泛性,又是指善堂善举项目举凡收殓尸骨、施医赠衣赠棺、救贫赈困、造桥修路、救死扶伤、创办医院、学校……海内外一切慈善机构的善举所能比拟的,只要是符合大峰精神,济世利人的善举无论巨细艰易都实行。
而一般百姓,因为善堂无论捐资多寡,或者善举多样,无钱可以出力,凡自愿弘扬大峰精神、行善积德者均可参予,各阶层无需计论,因而善堂活动参加者的广泛性超过任何慈善机构。
2、辐射性
奉祀大峰祖师,弘扬大峰精神普行善举的善堂是从和平报德古堂辐射的。往往是在灾疫之年,善堂纷纷成立。先是和平及潮阳各乡镇,然后至惠来、汕头、普宁……粤东各县,至建国之前,如和平有报德普济善堂、和平报德慈善善堂、成田同德善堂、棉城棉安善堂、崎岭报德善堂慈安社、隆江安济善堂、汕头存心善堂、惠来华灏善社等等一百余处。这些善堂除常年各行善举,关键时刻联合举办大规模活动,如1921年8月2日,台风肆虐潮汕县淹没人畜田园户舍不可胜数,造成灾情严重的“八·二台风”,各地善堂致力合作拯救,事后募款办理善后,海内外称扬备至。大规模活动促进善堂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