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报德古堂史话 >

复修报德古堂碑记

时间:2011-11-12 作者:csdafeng 来源:未知 Tag:点击:

     为民造福千古流芳。北宋高僧大峰禅师于潮阳和平里一带救急扶危,施医赠药,倡造和平大桥。乡彦蔡贡元腾让书斋易建为报德堂崇祀大峰功德。并捐钱粮施济苦众,初立潮汕第一所善堂堂址斯堂数百年来,香火绵延,善信甚众大峰祖师圣德日俱倍增。现海内外由斯堂衍生及效法之潮人善堂(社)二百余址。诸衍生善堂中以泰国华侨报德善堂为佼佼者,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创立之善社成绩可嘉。沧海桑田,斯堂曾为他用。甲子年十月初二日(公元一九八四年)经乡贤族老(马镇绅、萧兴植、马利贤等)倡导筹划,收回斯堂业权,动员所属善友竭力复修,堂址焕然一新,祖师圣像重放光辉,并成立福利理事会,联络海内外善友,弘场师德,大峰善举,开拓“大峰风景区”泽被苍生,声名广播,屡受政府表影,一九八七年潮阳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今在斯堂复修十二周年志庆之际特记之。

 

    大峰古泉:大峰古泉位于宋大峰祖师墓道的通衢东侧,三米多见方并沿围有石栏杆,栏杆上镌刻有两副冠首且垫底的回文朕:大峰积德积峰大,峰大流芳流大峰。古为今用今为古,泉生水流水生泉。井栏
一边正中,立有碑记一诀,上书『大峰古泉』四个大字,并附有一百多字的碑文。碑文大意是:宋宣和年间,僧大峰游缘至潮邑和平里时逢干旱,田园欠收,瘟疫肆虐,饿殍遍野。大峰拯民于危难之中,但若干水咸,无法配药,几番寻找遂得此龙须泉,终使乡民解厄。

    龙泉古井:该井位於灵泉主寺门前西侧。相传,南宋末年,幼帝赵日丙兵败至此,唇焦口渴,命属下觅泉,得斯水崛,但古时和平濒临大海,泉水多含盐分。当属下禀告幼帝泉水不可饮用时,赵日丙道:『如此清冽之泉,哪有不甘之理!』此泉经圣君嘴点破,便变得甘醇无比了,“龙泉”也因此得名。龙泉井旁有亭一,颇有古味,曰“龙泉亭”。

灵泉寺:俗称“灵豁”。该寺始建於宋,宋宣和二年(一一二0年)名僧大峰自闽至邑为修建和平桥舍结庐於此。建桥未竣工,大峰圆寂,寺附近有大峰衣冠墓。明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年)知县王三重奏大峰功德,明熹宗朱由校御赐该寺为“灵泉护国禅寺”。古驿道从该寺门口经过,曾是通往县城小憩之处。该寺几经兴废,一九四三年遭侵华日军拆毁,现按清代状貌修建。寺前有“龙泉古井”一口,井水清甘,常年不涸。寺内存有“灵泉护国禅寺”木雕印一枚,“灵泉主寺”石匾(清顺治戊戌重修)一块。

    保灵庵:保灵庵民间俗称“前灵空”,与“后灵空”相对称。庵建於清乾隆年间。相传,庵址从堪舆学角度看,属於虎地,乡民柳氏惟恐葬后,子孙会仗势欺人,遂将阴居改建成庵,积善事佛。庵前有“虎津古井”,与灵泉寺的“龙泉古井”对称在地理上构成“龙”“虎”跃之势。因昔时和平之大川通联在海泉源多含咸质,而此井泉却清甘,故被列入和平四大名泉之伍。

上一篇:大峰精神与潮人之善堂现象探讨
下一篇:和平的“施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