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兄弟善堂 >

从宗教仪式看新加坡潮人善堂信仰的文化内涵

时间:2011-11-13 作者:李志贤 来源:未知 Tag:点击:

 
一、引言

笔者在2003年岁末曾到中国潮汕地区进有关善堂方面的田野调查,发现潮汕地区的善堂目前已不属地方政府宗教局管理的宗教组织,而属民政局管辖的慈善组织。这些善堂在五十年代以后受当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冲击,其宗教活动已不如此前活跃,宗教意识也比较不受广泛认同和重视,甚至有被歪曲和滥用的现象。这和新、马、各地的潮人善堂有很大的不同。潮汕地区和海外的潮人善堂本是一脉相承,为何有这种发展上的差异呢?这和善堂信仰的文化内涵是否受到认同、重视,并得以传承和发扬是有密切关系的。新马的潮人善堂对本地的慈善事业作出不少贡献,这已是社会各阶层人士所肯定的,但是,经常被人们所忽略的却是善堂信仰的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通过新加坡潮人善堂的宗教仪式,分析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善堂信仰的文化特色,并说明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冲击下,善堂信仰的文化认同正面对严峻的挑战。

二、新加坡潮人善堂的传入与活动从现存史料追溯,潮汕地区善堂之鼻祖,是在宋代时潮阳邑和平里的乡民为感念大峰和尚的善举而建的报德堂。而新加坡最早成立的潮人善堂是于1916年创堂的修德善堂养心社。该年中国潮安县浮洋镇大吴乡乡民吴立声、陈四顺等,从当地的修德善堂养心社恭请祖师“圣驾”度洋到新加坡,仍袭用原名设立善堂,发扬宋大峰积善救人的精神,并奉由“生、老、病、死、苦”五字所构成的“五善”为《祖师圣训》。新加坡修德善堂还先后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麻坡、笨珍和槟城建立分堂。

1942年日本军占领新加坡期间,几乎所有民间社团都被禁止一切活动。但对新加坡潮人善堂来的发展,却是一个转捩点。当时由于受到战乱的冲击,物质、医药卫生设备不足,失业人数大增,老弱残疾、饥饿病亡者日众,不计其数的贫民死后无人收殓,日本军政府特别召集新加坡各善堂,协助收埋尸首的善后的工作。当时修德、同奉、普救、同敬以及南安五间善堂遂联合组成“新加坡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简称“蓝十总会”,采用“蓝十字”为会徽,负起救伤恤贫的社会救援任务,为各族居民施医赠药、赈济茶粥衣物、收尸以殓。日本军政府还特别允许善堂堂员豁免服役做其他劳力工作,于是,许多居民纷纷申请加入善堂,以至当时五间善堂的堂员人数骤增数倍。自此,新加坡潮人善堂的慈善活动,再也不分种族、籍贯和宗教,也即是说潮人善堂的传统功能跨越了潮人族群地缘的门槛,走进广大社会,扩大了社会功能和使命,也深受其他社群的认同。殆至1960至1980年代,又有另五所善堂,即同德、报德、南风、众弘与崇峰,加入“蓝十总会”。今天,单是在社团法令下注册为非盈利民间慈善机构的新加坡善堂就有十二所之所多。这些善堂虽有不尽相同之处,但其本理念和施善活动大体相似,均奉祀宋大峰为 镇堂祖师,有些还奉祀运杰菩萨。至于这两位菩萨的来历,各善堂皆出版的刊物皆有详细介绍,此不赘述。

善堂的慈善活动传统上皆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救济部”,办理施医赠药、施殓施棺、救贫济困、养老育婴、发埋和孤骨、敬惜纸字及兴办义学等,另一部分便是“经生部”,负责礼诵佛经、超渡孤魂等“ 。此外,许多善堂也为堂员提供安奉长生禄位和先人神主牌以及灵骨灰瓮的场所,定时享祭。值得称誉的是,今天潮人善堂在社会福利方面,为配合国家繁荣,社会安定下的不同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施赠物资的救济方式,而是设立了安老院、乐龄护理中心、洗肾中心、社区施诊所、为各族人士提供援助。它们也筹募教育基金,定期捐献其他慈善团体和文教机构,设立奖学金。此外,各大善堂也经常组团访问中国潮汕及东南亚各地的善堂,相互交流,并资助它们的建设与活动。事实上,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争取生存空间,善堂已由一个宗教与慈善组织,主动被动地纳入社区中一个不分种族、宗教、语言和社会阶层的福利团体,善堂的慈善功能也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三、圣诞建供、扶乩、水陆法会与“做功德”:善堂的主要宗教仪式,潮人善堂经年举行的宗教仪式相当多,除了诸神佛圣旦建供、扶乩、水陆法会、和大小超渡功德外,还有大悲法会、净土忏法会、盂兰胜会、时节祭祀、神主晋龛、放生大会、圣像装金、开光升殿、取香茶水、念佛以及其他参拜神明等大小传统宗教仪式和活动。因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说明,读者可参阅各善堂纪念特刊内之介绍。慨括而言,这些宗教仪式,可以归纳为以神明为祈拜对象和以先人亡灵为祭祀对象两种。前者主要包括庆祝诸神佛圣诞,祈福消灾的祷祝和建供(打醮)仪式,后者则有追荐祭祖和为先人诵经拜忏、超渡亡灵的法会和做功德仪式。各善堂的宗教仪式程序大同小异。以下简单地介绍其中几种主要的宗教仪式。

1. 庆祝祖师圣诞
在新加坡,潮人善堂庆祝许多神佛的诞辰,其中以农历十月廿九镇堂祖师宋大峰的圣诞庆典最为隆重,在圣旦前一天,庆典活动已经开始,诵经请佛,建供两天连霄,仪式严肃隆重,演潮剧五天连霄助兴。

2. 扶乩
“扶乩”是新、马、港、泰等地海外潮人善堂独特的活动。除了祖师或其他神明示谕在特定的时日扶乩外,一般上在阴历每逢初一或十五才举行这种仪式。“扶乩” 原是道教的其中一种占卜仪式,“乩童”或“乩手”在神灵附身后主使下,用桃枝做成的“ㄚ”形鸾笔,在置于神像前的沙盘上写出“乩文”,是为神明所赐的“乩谕”或“乩示”。善堂除通过“乩谕”为问事的善男信女解难之外,诸神明偶尔也会降鸾示训警世,为晋罗大众作法消灾,降福人世。

3. 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是佛教举行诵经拜忏来超度亡灵(白事)或祈福消灾(红事)的佛事功德中仪规最隆重,场面最盛大的一种。从仪式上看,法会的原意在于通过供佛、礼 佛、请佛哀悯,法师与信众施主共于佛前礼忏、诵经、施食,祈求让一切众生脱离苦海,安享太平,亡者往生净土,早登极乐。重要的是,在广义上,举行水路法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宗教仪式,实践佛家慈悲为怀,广度众生之道,共结菩提善缘,还在于通过宗教信仰,教导人们修心养身,提升仁、智、德的精神境界。

4. 做功德
海外潮人在葬礼仪式中有为亡灵“做功德”、“做佛事”或“执佛”的习俗,善堂便设有经乐股,专为堂员提供“做功德”的服务,在灵堂设道场,由经生诵经超度死者往生四方净土,脱离尘世的痛苦,并慰藉死者子孙家属。简言之,“做功德”是一种超渡亡灵,抚生恤死的仪式,而仪式规模之大小,则视丧家支付费用能力而定。“大功德”两天连霄,从上午八时至深夜,规模较小的为一午连霄,从下午三时至深夜,也有丧家从简,选择做一霄的“佛事”。善堂“做功德”皆用潮语唱诵佛教经文、配以文武畔(鼓乐队之俗称),吹奏之潮州音乐。

上一篇:报德善堂与大峰祖师
下一篇:新加坡潮人善堂溯源——兼论其在早期移民社会的建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