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
  • 本栏最新文章
大峰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党政关怀 >

汕头城市25张文化名片(2)

时间:2011-11-12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Tag:点击:

  中山公园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三面是人工河道,筑造三座桥与市区相连,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亭台楼阁、假山奇石、绿树繁花、小桥流水,景色绮丽,尤以独特的园林建筑而闻名。园中有“三绝”:一是雄伟壮观、古色古香的正门牌楼,牌楼背面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金字,牌坊中道矗立着孙中山铜铸立像,极具纪念意义;二是假山,山洞曲折深幽,洞顶绘有汕头开埠图,登上峰顶,全园景色尽收眼底;三是九曲桥,琉璃碧瓦,迂九曲,巧夺天工,游人过桥,步移景换,如入画廊。(刘锦庭 撰文)

    7.汕头大学

   

    汕头办大学,是潮汕有识之士的百年夙愿。
  改革开放后,在吴南生、庄世平等推动下,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捐资促成此举。198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汕头大学,选址汕头西北郊桑浦山麓兴建,1990年2月8日举行落成庆典。叶剑英元帅题写了校名,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被任命为首任校长。汕头大学于1983年开始招本科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多学科兼备的综合性大学,设有文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研究生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等,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4万多人。2002年起,汕头大学启动了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改革工程,推动一系列改革项目。现在,汕头大学已形成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2007年《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汕头大学名列全国高校第53名、综合性大学第14名。(王炜中 撰文)

    8.陈慈黉故居

   

    澄海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是著名泰国华侨陈慈黉的宅第。
  陈慈黉又名陈步銮,澄海隆都前美村人,自幼随父赴泰国曼谷等地经商,长大后创设商行专营进出口贸易。晚年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学校。从1865年起至上世纪30年代,陈慈黉家族在前美村建造豪华住宅群,历经三代人,跨越两个世纪。这一史诗式家族工程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等宅第,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堂506间,善居室是其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陈慈黉故居规模庞大,中西合璧,风格独特,既凝聚了潮汕民居的精华,又借鉴了中国古典宫廷式建筑特色,还明显融进西方建筑艺术和采用舶来的西洋建材,有“岭南第一侨宅”之美誉。陈慈黉故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昭示着潮汕华侨的勤劳智慧和爱国爱乡之情。(刘锦庭 撰文)

    9.岭东同文学堂

   

    1899年,原台湾义军统领丘逢甲将其在潮州创办的东文院移至汕头“同庆善堂”旧址(今外马路129号,即现外马路第三小学处),并改名“岭东同文学堂”,由丘逢甲亲任监督兼掌教务。这不仅是广东首所新式学校,在清末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1905年,学堂增办简易师范班。后改办中等商业学堂。1911年,改名岭东甲种商业学校。
     岭东同文学堂“以欧西新法教育青年,以革命维新鼓励士气”,在潮汕地区教育史上开风气之先,成为培养岭东维新志士的摇篮师生积极参与辛亥革命、“讨袁”、北伐,组建潮州同盟会、汕头同盟会,与各方志士共举事,为辛亥革命作出贡献。同文学堂也是潮汕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它开启了民办教育的先例,带进新式教育。这里还是“东江行政委员会公署办公旧址”,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周恩来曾在此主政东江行政委员会,留下了又一革命伟人的业绩。(陈汉初 撰文)

    10.东征军纪念馆

   

    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东征进入汕头后,在外马路“适宜楼”酒店现外马路243号 设立东征军总指挥部和政治部。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和苏联顾问加仑将军、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分别在东西两座楼办公。周恩来还经常在这里接见社会各界代表,领导东江各属人民与军阀陈炯明的残余势力作斗争,整肃贪官污吏。他还在这里为《岭东民国日报》副刊题写“革命”二字刊头。当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设署汕头,主持惠、潮、梅三个地区政务,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共产党人出任地方长官的地方政权。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在粤东地区最好的体现。由于周恩来的主持政务,惠、潮、梅地区工农运动如火如荼,中共党团组织得到发展壮大。1996年,这座保存完好的历史遗址辟为“国民革命军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张无碍 撰文)

    11.南昌起义纪念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的带领下,向广东进发。9月23日进入潮州,翌日,叶挺、周恩来、贺龙、彭湃、李立三、恽代英等进入汕头,在民权路中段的“大埔会馆”设立总指挥部。在汕期间,总指挥部发布“安民告示”、成立“革命委员会”、出版《革命日报》,任命赖先声为汕头市长、委派李立三为公安局长(徐光英代)、郭沫若为海关监督交涉员,惩办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击退了国民党“飞鹰号”军舰的进攻,在牛屠地召开有数万工农群众参加的大会,声震广东。后因敌我力量悬殊,9月30日起义部队撤离汕头。起义部队在潮汕停留7天,史称“潮汕七日红”。
  虽然南昌起义部队在这里只有短短的7天,却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潮汕播下追求光明争取解放的火种。(张无碍 撰文)

    12.南澳I号

   

    2007年5月25日,在汕头南澳县乌屿与半潮礁(俗称三点金)之间的海域发现一艘明代沉船,并出水了一批宋、元、明时期的瓷器。有关部门将其命名为“南澳Ⅰ 号”。截至2010年7月20日止,“南澳Ⅰ号”共打捞出文物1.2万多件。南澳岛地处闽粤交界处,濒临太平洋,自宋代以来,这一海域的航运十分繁忙,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历代有不少船只在此沉没。“南澳Ⅰ号”的发现是继阳江“南海Ⅰ号”之后又一重要的水下发现,证明了南澳海域在明代已是中外舶商进行贸易的重要场所,也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有“海上互市之地”的美誉,是国际贸易货物转运、集散的中继站与必经之路。“南澳Ⅰ 号”对研究我国明代晚期海上交通运输、对外贸易及陶瓷生产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南澳Ⅰ号”的水下考古发掘过程经中央电视台的多次现场直播,在全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大大地提高了汕头的知名度。(张无碍 撰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汕头十大城市文化名片揭晓